新闻中心/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200亿母基金撬动国内企业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6-12-21

投资中国网 2016-12-21 16:40

      从2016年7月,中新互联互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新基金)成立至今,公司完成了200亿元母基金注册;发起一支30亿元规模物流交通专项基金;围绕航空、物流、信息通讯、金融业四大领域建立了约20多个储备项目。这是中新基金交出的半年成绩单。

      基于中国新加坡建交25周年,两国达成第三个政府间合作意向的背景,中新基金自成立就被定位为中新互利合作新的示范项目。“基金定位就是服务于上述两国合作的项目,凸显互联互通概念,并为这些项目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中新基金已发起了一支与央企招商局合作的交通专项基金,并与全球知名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普洛斯达成合作,不过,这都只是中新基金投资合作的第一步。

      中新基金总裁张立文透露,未来中新基金将采用母基金与社会资金共同设立子基金的方式进行项目投资。同时,基金将会通过抓行业龙头与其展开合作。

“我们希望能把行业中资源聚集起来,发挥中新基金自身的背景优势,紧紧围绕四大领域、依托和对接好重庆地方政府资源,同时重点关注市场上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PE类项目。”张立文说。

      有针对性的抓住行业龙头合作

      中新基金立足于重庆,而不局限于重庆,是一家市场化操作模式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目前有四位股东,分别为渝富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平安、启迪新程、新加坡大华银行,持股比例分别为35%、35%、25%、5%。基金由渝富资产、中国平安、启迪新程出资构成的200亿母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的800亿元共同组成。

      据张立文介绍,中新基金重点专注航空、物流、信息通讯、金融业四大行业的投资,以达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

      同时,在过去半年的摸索中,中新基金还将上述投资行业拓展至了旅游、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等相关细分领域。

      在2016年国庆节前后,中新基金200亿元母基金正式注册成立,公司还发起了第一支专项基金30亿元规模,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张立文表示,该支专项基金由中新基金与央企招商局合作,投资的交通项目未来将被招商局旗下相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这只是合作的第一步,后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会优先考虑通过上市公司平台退出。”在物流方面,中新基金也与在新加坡上市的全球市值最大的工业及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普洛斯达成合作,未来会在航空领域例如机场建设、旅游等领域有一些项目落地。

      目前,与上市公司合作将是中新基金200亿元母基金投资的重要方式,而选择合作方,中新基金的标准很简单,“和行业最优质的龙头企业合作,我们希望能把行业中资源聚集起来,让基金的行业投资更有针对性,也有效的避免风险。”张立文认为,中新基金所服务的行业中,涉及很多基础建设的环节,例如关于重庆本地交通物流方面的基础建设,这些领域需要的资金巨大且投入时间较长,通过投资加上市公司合作的方式,基建投入的资金能有一个良性的短周期的回流,可以更好的平衡这些“大部头”的投入。

      同时,在投资方式上,中新母基金会选择直投、母基金设立专项子基金等方式,也会和其他GP一起合作通过双GP、多GP的模式来共同投资,不过,张立文强调,中新基金对于项目会保持一定的主导权。

      在设置上,母基金的股东对于投资项目还有优先认购权,“如果母基金就投资金额达不成一致,母基金的股东可以各自单独的身份优先认购。”

      中国下一步缺什么就要买什么

      中新基金的团队大都来自于各大投资机构。基金合伙人王少剑曾任职于SOHO中国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职务,王少剑此前在美国拥有逾十年的美国股票市场及纳斯达克上市的多家跨国企业的财务营运及项目管理经验。他还同时担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acificNet Inc.的非执行董事。在加入中新基金前,王少剑还曾在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担任CFO职务。

      在王少剑看来,中新基金的政府背景给他们在项目的选择上带来了独特性,“基金的背景优势,可以让我们更早投入到一些政府的项目中去,例如基建,我们会有很好的项目资源,这也是常规基金不太好做的领域,恰好是我们的优势。”王少剑说,中新基金在初期阶段会偏重这一方面的投资。在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项目中,下一步会重点关注市场上PE类的项目。

      在项目的选择上,王少剑表示会重要关注两点,一是符合中新基金投资领域,行业市场和公司未来具有成长性,偏中后期投资。二是关注项目退出的渠道、方式。未来关注PE投资会非常关注新兴领域,不光是技术,也包括服务方面,“总的来讲我们投资希望更多的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的,中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市场,市场在于人。”

      也是基于此考虑,中新基金刚刚立项的第一个项目,正是与国内上市公司合作的海外并购项目,该项目的海外方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做垃圾处理的环保类公司。

      当时,之所以选中德国的环保项目,王少剑说,首先考虑的是它与中国市场的协同效应,“中国对于废物处理的方式还相对落后,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同时德国的产品对中国公司来说是占据业务空白的,有弥补性。”

      其次,这个公司有很好的落地经验,“他们曾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合作,在美国嫁接的很好,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因为这考验的是团队的整合能力,是否能整合出最好的效果。”最终,张立文与王少剑一起前往实地与公司团队见面考察后,敲定了这项投资。除了上述德国环保项目的投资外,中新基金目前还立项了四个项目,其中两个涉及交通基础建设,年底前将启动操作。不仅如此,围绕中新基金确定的四个投资领域,其已储备了20多个项目。

      事实上,在国家的支持下,资本作为先导因素,让张立文真切的感受到了行业转型的需求和变化,尤其在海外并购方面。

      通过此次德国环保项目的试水,张立文认为,中国的下一步转型发展不能单纯的靠“自力更生”,缺什么就应该买什么补什么,应该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发展,这是一项非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决策。

      因此,对于近期热议的如外汇管制等政策,张立文说,外汇管制政策不能一刀切,“对于做套利、虚假贸易的投机部分,的确需要监管,但海外并购中有很多是真正的投资不是赚外汇差价的,应该区别对待。”

      海外并购是国内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无论是渝新欧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重庆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这也是中新基金选择重庆落地的重要原因,同时有新加坡作为合作方,跨国合作让中新基金的海外资源更为丰富。

      2015年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在重庆落地,由于落户示范区,中新两国商贸交流上有大量的信息和资源汇集于此,“经常会接触到新加坡政府官员、个人和企业来访,他们经常会带来很多资源和诉求,尤其是中新基金成立后的半年来,海外并购的案例更是增多,10个案子中六七个是投资境外的。”张立文说。

      王少剑接触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他看来,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自身增长缺乏亮点,很多上市公司也都面临着业绩要求,因此寻求好的资产的推动力很强,“海外资产刚好满足这些条件,有技术资产也好,何乐而不为。”王少剑说,中国已经发展到需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资产配置的时代,“国内金融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需求很大,再加上恰逢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相对较合理,因此我认为未来两三年,这种海外并购趋势还会持续,尤其在一些中国长期受制于外的行业,例如储存技术、芯片技术等,都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另一角度,新加坡企业为何有如此旺盛的出海需求,王少剑认为,新加坡企业在经营方面规范度很高,它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市场太小,以往它走出国门最好的途径是到欧美,随着近年中国的快速发展,来到中国成为其国内企业的首选。“新加坡企业在技术、品牌效应、商业模式、管理知识上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是很多中国企业急缺的。”

      例如,新加坡的机场和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很高,从货物分拣、选择什么通路运输或是仓储都管控的非常好,“可以做到任何一个物品在哪里都随时找得到。”张立文说,重庆拥有水陆空交通汇聚的地理优势,各方面的硬件设施都没问题,最欠缺的正是新加坡企业的这些“软”实力。

      未来,对于中新基金四个领域的投资规划,张立文说,第一个阶段将是靠重资产驱动,先用重资产做规模,例如四个领域的基础设施等,“这些重资产是汇集资讯和资源的平台,可以嫁接很多新资产。”

 
版权信息© 2016中新基金 网站建设:指引科技